上文:每一种艺术类型,都有其生命周期。比如晋书法,唐诗宋词,高峰过了就过了,一如人世间错过的人,可以回想,不可再见。往后一百年回看,也许最经典的电影我们都看过十之八九了。如《教父》,如《肖申克的救赎》,如《霸王别姬》,如《谍影重重》(此属私货),等等。对电影行业而言这是
上文:
每一种艺术类型,都有其生命周期。
比如晋书法,唐诗宋词,高峰过了就过了,一如人世间错过的人,可以回想,不可再见。
往后一百年回看,也许最经典的电影我们都看过十之八九了。
如《教父》,如《肖申克的救赎》,如《霸王别姬》,如《谍影重重》(此属私货),等等。
对电影行业而言这是宿命,对我们这代人而言,则是大幸。遗愿清单在电影这一版块勾掉了好多。
武侠小说大概率无复金庸古龙的旧观,好在网络小说正在勃兴,迟早会有这个时代的网文巨制。
如果说到游戏,大概《巫师3》就是这样已然出现的高峰;只是太近了,我们还看不到它的真面目。
等到夕阳斜照,你看到地上的阴影有多长,就知道山峰有多高。
人生不玩巫师三,过尽千帆也枉然。
下文:
很认同一个说法,《巫师3/Witcher3》通关后,会进入长长的不应期,其它游戏根本玩不进去。
switch上玩了两遍,xbox上玩了一遍,总时长大约有六七百小时吧,可略说一二。
这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游戏,你能想到的,它有;你没能想到的,它也有;更不要提史上最佳赠品dlc了。
第一次看到有术士因意识形态被火活烧的场景,惊得头皮发麻,游戏的血腥沁入了我的实体的骨髓。叶奈法的女权倾向,也颇暗合时代的潮流所向。
《三国》的权谋、《西游》的奇幻、《水浒》的江湖、《红楼》的情怨,它都有。更妙的是各种小的支线任务,多有“三言二拍”的市井气息。
主体游戏缤纷驳杂,是欧洲中世纪的《清明上河图》。最可流连其中。
dlc《石之心》,哲学意味最浓,《浮士德》的游戏版,直击人心,满分无疑。
dlc《血与酒》,反童话的童话。真假,善恶,美丑,正邪,是一个硬币的两面。没有人能获得童话的结局,从帝王将相,到贩夫走卒,都别装,都是凡尘俗身。五德俱全的反面是五毒俱全?不,五德俱全就是五毒俱全的本身。
我三次都选最简单模式。就这样,我还是经常打不过。我骨子里就不是个游戏者,对所谓战斗几无兴趣。我的乐趣是把这部游戏当作我能导演的美剧来玩。连玩三次,不过就是为了替游戏角色完成各种不同的人生选择。现实世界也许可以做到“既要 …又要…还要…”,游戏中做不到;我不得不说,游戏有时比现实更有原则,比现实更真实。我不小心让希里死过,也让她活过来,做浪迹江湖快意恩仇的Witcher,还逆着她的本意让她女承父业做了女王。每个选择,都让我花了200个小时。
我唯一不满意的,是作为主角杰洛特,我杀的人太多。很多时候我只想打败别人,或者仅仅是想摆脱别人的纠缠,游戏却默认让我杀了他们。逼着我成为嗜血的李逵,我很排斥。大规模杀戮并无多少快感,边际效益急剧递减不说,还败了我侠之大者的名声。
游戏是第九艺术?我认可。它的沉浸感超越其它一切艺术。
男主(卡维尔)帅过超人的衍生剧《巫师》看不下去,内容上有诸多交集的《权利的游戏》,看过,没太走心。
(继续捧,否则不是巫粉)
《巫师3》还是元宇宙的绝佳范本。
在那个宇宙里逗留几百个小时后,最后一次通关,我把游戏存档记录全部清空。奇怪的是,我竟然不甚留恋,更谈不上什么“黯然销魂惟别而已”。看来元宇宙并没有那么可怕,它不会像照相术刚发明那会人们以为照相会吸走人们的魂魄那样。元宇宙是一个可以反复进出的梦,在梦中,我们都知道那只是个梦。回到现实,该吃瓜的吃瓜,该种豆的种豆。自由穿越,了无挂碍。
《巫师3》唯一的后遗症是:我们可以分手,我可以不再思念,但请允许我我暂时爱不上别人。
曾经沧海,过尽千帆…..
让我缓一会儿先。
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luow222.com/2392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