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沙原创欢迎转发敬请署名艺术到了极致处皆是相贯相通的,绘画、诗歌、音乐也是如此。常言道:画是无言诗。这正是因为绘画大家能够妙运丹青,在尺幅间抒写无尽诗意,让人流连感染于其间,正所谓:“诗情画意”是也。纪明先生这一幅《渔笛起汀洲》以灵动笔法忆写出渝东南阿蓬江清秀隽丽的
老沙原创 欢迎转发 敬请署名
艺术到了极致处皆是相贯相通的,绘画、诗歌、音乐也是如此。
常言道:画是无言诗。这正是因为绘画大家能够妙运丹青,在尺幅间抒写无尽诗意,让人流连感染于其间,正所谓:“诗情画意”是也。
纪明先生这一幅《渔笛起汀洲》以灵动笔法忆写出渝东南阿蓬江清秀隽丽的绝美景色,正是以诗入画的妙品佳作。
阿蓬江又名唐岩河,发源于湖北,有如玉带蜿蜒一般绕经渝东南地区,在龚滩处并入乌江。阿蓬江水清幽见底,沿岸或是峭壁峡谷,或是碧波荡舟,一路风景,美不胜收。

钟纪明先生 《渔笛起汀洲》 乙未年 四尺斗方
沿江风光众多,画家却不拘于常法,妙手裁剪,以江岸汀州一处小景入画。寥寥几笔,重重数景,便将月落江岸,孤树茅屋,渔船人家,笛起汀州的洒脱意境画了个十足。
此画为四尺斗方,构图布局十分独特。开门见山,以从前至后的四重景致横贯画面,前后掩映,层层叠嶂。
第一重景为岸上草丘,从右侧生出,草坡之上有两丛杂树,冷暖相间。

第一重景,自右而生
第二重景为全画主景,自左而发。这是一处江岸半岛,其上有坡,向左倾斜。坡上有茅屋,却向右倾。两者相向而对,摇曳生姿。
茅屋前有竹架,后有谷堆、挂满了农家物什,以示人烟。屋顶背后正生出一株孤树来,时值深秋,叶尽凋敝,但老树虬枝,黑黝黝的树干却分外苍劲。

第二重景,自左而发
从孤树背后再往江面望去,便是第三重景。只见两处汀州,隐约相连。近前的正从画面右边生出,若断若续。远方的汀州右岸立起一间竹棚,棚边似坐着一位渔人。

第三重景,自右断续相连
渔人面江而坐,随他眼光望去,江心中一轮明月低垂,倒挂江面。月上水雾萦绕,月下不知是江上独岛还是对岸丘峦。这正是第四重景,自左生出,与前后相和。

第四重景,自左生发
这前后四重景致,次第排开。左右之间层层错落而出,毫无板滞之感,反而灵动之极。四重景分别以杂树、茅屋、竹棚、江月为主。不管四重景从画面左右如何参差生发,如何跌宕相向,其主景却始终前后呼应,一以贯之,全画因此节奏分明,旋律清晰,格外精神。
景致以外,是漫无边际的江水与天空融为一色,澹澹泊泊,静谧安宁。天地江月,世间万物于此刻全然沉浸在溶溶如水的月色之中,浑然一体。
观画自此,正感怀江上明月,施施然几近物我两忘之境。忽然抬首,只见明月之上一行起伏的文字点出画名——渔笛起汀洲。

钟纪明先生 《渔笛起汀洲》 局部
瞬时之间,眼前的山水仿佛活转了过来,江畔明月边独坐的渔人手一抬,一股清澈婉约的笛声响起,于竹棚茅屋,水岸汀州前后萦绕,余音袅袅不绝。
好一番山水美景,好一番画意诗情。纪明先生这幅佳画,岂止是无言之诗,更是那无弦之乐。
正所谓:“日暮江南堪画处,数声渔笛起汀洲。”注1
注1:清康熙年间诗人宗元鼎所作 原诗为:“青山野寺红枫树,黄草人家白酒篱。日暮江南堪画处,数声渔笛起汀洲。”
前文精选:
钟纪明先生山水画在今日头条专栏上约于每月中旬15号更新。
欲见更多前文,可以在微信中直接输入“钟纪明山水画”搜索同名微信公众号。即刻关注并提取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luow222.com/33456.html